目前分類:⬛︎東京買房⬛︎ (Real Estate) (2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雖然日幣急貶,加上現在購物只要5,000日圓即可退稅,對於我們外國人而言,正是瘋日本的好時機。不過就日本人的立場而言,可就完全是兩樣情了。


怎麼說?因為2014年四月份開始,日本人買東西變貴了!消費稅從以往的5%,提升至8%,2015年十月份,更預計一舉拉高到10%。那,買房子有差 嗎?因為買屋時,連帶會有許多周邊消費,如:仲介費、裝潢費用、買傢俱,這些都要課消費稅。那是不是也意味著,買房子也會變更貴呢?

來,我們這裡就來看看,購屋時,消費稅是怎麼計算的。假設你買一間5,000萬日圓的房屋,消費稅的金額可不是5,000萬日圓 × 8%=400萬日圓喔。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圓跌跌不休,兌換台幣的匯率,從2012年的0.38、掉到2013年的0.32、2014年末,今天更是來到了七年新低「0.27」。

也就是一間 1,000萬日圓的房屋,若以新台幣來看,兩年來從新台幣380萬,跌到剩下新台幣270萬。對於還沒買的人來說,看似打了七折,不過如果站在已經買的人 的立場來看,等於虧了三成。

如果你怕以後日圓續跌,但又怕錯失了目前相中的好產品,那麼有什麼好的避險方式嗎?當然有的。

很簡單:買房子的錢,先跟銀行借日圓。等到日圓跌得更便宜以後,你再換錢來還銀行就好了。對,就跟股票借卷放空的交易方式很像。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日本人在選購自住宅時,都會面臨到這個抉擇,這似乎是日本人購買房屋時永遠的課題。不過到底是一戶建好呢?還是大樓產品棒?前一陣子看到日本做的不動 產節目特輯,五、六位房市專家全部都一致認為選一戶建好,讓我著實嚇了一大跳!他們的理由不外乎為:除了土地完整外,使用自由度又高,庭院又有自己專屬的 平面停車位,且既不需要繳交管理費用,也不用顧及是否會干擾到隔壁鄰居的生活。

是這樣講沒錯拉,但讓我覺得納悶的是,既然這樣,那為什麼今年一戶建產品沒什麼漲,反而大樓漲翻天呢?而且剛好前天晚上看了TV TOKYO的財經節目 WBS(ワールド・ビジネス・サテライト),發現目前興起了一股都心中古大樓產品Renovation改修潮,將中古大樓產品,再裝潢改建後,高價賣出。反倒是一戶建,根本無法這樣做。

說實話,雖說一戶建的土地持份大,不過這就代表著稅金高,因此一戶建的居住成本不見得會比大樓還要低。而且雖然說一戶建擁有完整的土地,但是日本的一戶 建,基地面積大概都60㎡~100㎡不等而已。說實在的,這麼小的土地實在是沒什麼屁用,更何況日本的土地,法令上限制重重,一下又是容積率過小,一下又 是建蔽率的限制,然後還有北方斜線,道路斜線等...所以一戶建才會許多蓋起來屋頂都斜斜的。所以買的一戶建,往後如果重蓋,蓋出來的規模頂多跟目前差不 多而已。而且這種一戶建,多半立處於無法蓋高樓層的住宅用途地域,因此都更蓋高樓發大財的機率極小。即使擁有完整的土地,我個人是覺得自爽的成分居多。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品牌的建立,在現代任何物品的銷售上都是很重要的一環。日本的建商,蓋的房子就跟車子一樣,都會有 個品牌系列的名稱。如住友的 City House, City Terrence, City Tower系列,三井的 Park Homes, Park City, Park Tower, Park Luxe 系列,三菱地所的 The Park house,野村的 Proud, 伊藤忠的 Crevia,旭化成的 Atlas,大京的 Lions Mansion,大和ハウス的 Premist...等,不勝枚舉。每個品牌都有自己講究的地方跟拘泥。因此,在消費者心中,就建立了買大品牌,等於好貨,等於安心保證。

是這樣講沒錯拉,而且跟上市上櫃的建商買房子,實在是沒什麼好擔心的,不過你知道嗎?日本的建築法令很嚴格,你跟大建商買的,以及小建商買的房子,就算是 小建商蓋的房子,結構、品質也不會就較為遜色。因為一旦蓋的房子沒有符合日本最新的建築基準法,根本政府不會發建築確認以及「検査済み証」(使用執照)給 你。另外,又根據2009年最新制定的住宅瑕疵擔保履行法,所有的新建案,都建商都必須強制加入住宅瑕疵擔保責任險,因此就算建商倒閉,也不管是大建商還 是小建商,只要建物有瑕疵,都還是可以獲得一定的保障。因此,如果地點喜歡,或許不需要考慮到有關於是否大品牌這個因素。

根據不動產專門的市調公司トータルブレイン(Total Brain)在2007年的調查中,發現到大建商的產品,平均價格高出了一般中小建商高了25%之多。大建商為了打品牌形象,花大錢行銷,砸錢請藝人代 言,才會導致價格較貴。另外,也有人認為,大建商就是因為錢夠多,事業都做很大,例如蓋超高層大樓,玩大規模造鎮等,因為這些東西造價本來就比較昂貴,也 比較有資產價值, 因此才會有「價格高了25%」這樣的調查結果出來。不過,如果你拿相同地點,而且一樣都是中小規模的建案,大建商的販售價格,實際上仍然高了中小型建商, 約10%左右。但我們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說大建商的產品貴了那10%就是不好,住宅性能上可能沒什麼差別,但,如果有富麗堂皇的大廳,大理石材的地板,高 質感設計的外觀,以及有如飯店廊下的共用空間,只是多10%,你會選哪個呢?那就見仁見智了。不過的確,有品牌的房子,將來二手市場,脫手上會較為容易。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投資房地產,最關心的,無非就是如何買到漂亮的價格了。但東京不動產市場的生態跟台灣截然不同,我聽聞很多人,都說買了之後,才知道自己原來買貴了。只要買貴,這個投資賠錢的機率就很大,因此事前的功課一定要做足。


台灣的政府,為落實不動產交易制度,於2012年8月份實施了實價登錄政策,從此之後,台灣的民眾買屋,就有個依據可以查詢,不怕自己是否弄不懂行情價而買貴。

日本雖然也有相關的制度,不過這一點,我不得不說,台灣做得好多了。相較於台灣登記的義務落在代書身上,日本登記的義務落在仲介業者。日本的宅建業法有規 定,當仲介業者接到「專任媒介契約」時,需要將資訊登錄到「指定流通機構REINS的」網站。同時,業法也規定,一旦物件成交,仲介業者必須立即通知指定 流通機構,將物件下架,並告知成交的價格以及成交的日期。因此我們一般消費者也可以透過REINS的一般公開網站,查詢到成交價。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有在日本留學過的朋友,或者即將前往日本留學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學期制跟我們台灣不太一樣,因此要去日本留學時,多半要等個半年至九個月之久的空窗期。我們學年度的開始是在九月,畢業是在六月。不過日本跟我們不同。舊學年度的結束是在三月,而新學年度的開始是在四月。也剛好三月是櫻花盛開時,因此對於日本人來說,櫻雨紛飛時,就是象徵一個新的循環的開始。也因為日本這樣的學期制,所以很多日本的大學畢業生,社會新鮮人都是在一、二月就找好了工作,三月畢業季後,四月就開始上班。房屋的合約也都是大概是三月這段期間最旺盛。也因為簽約都以「年」為單位,因此,日本可以說是二、三月這一段時間,就是搬新家,無論租,或者買,或由租轉買都是擠在這段時間。很多家電賣場很聰明,都會趁勢在二、三月舉辦新生活家電特賣會等等,順便衝衝自己的業績。

  此外,大部份的建商,會計決算期也都落在這段期間,因此建商會希望房子儘量在決算前,能夠賣掉,讓財報亮眼一點。也就因為這兩點,賣方跟買方的需求一致,都在三月達到最旺盛,因此許多建商都會趕在三月交屋。聽說甚至有些建商,某些年度在三月交屋的物件,還佔了一整年交屋物件總數的40%,數量驚人。但換個角度想,建商一整年,無論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買地,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工,因此交屋時期也不應該全部落在三月左右才對?也就是說,很多建商會為了財報的數字,硬是要趕在三月前交屋。像是這樣的房屋,你可能就要留意一下,會不會有施工品質較差的情況。

  那要怎麼樣來留意這些建案呢?其實可以多少從建案的廣告看出端倪。一般的建案資料,上面都會有寫「完成時期/竣工時期(完工時期)」以及「引き渡し時期(交屋時期)/入居可能時期(可入居時期)」。「完成時期/竣工時期(完工時期)」指的就是建商經過公家機關建築主事的檢查,拿到「検査済み証」(類似我們台灣建管處核發的使用執照)的時期。而「引き渡し時期(交屋時期)/入居可能時期(可入居時期)」則是建商將房屋交屋給我們消費者的時期。一般來說,從「完工」到「交屋」,至少也要1.5個月~2個月的時間,因此,一般的建案會是二月上旬完工,三月下旬交屋。如果你要購買的新建案,是三月上旬完工,三月中旬或下旬就交屋,就要稍微留意一下了。因為一般來說,從完工之後,到交到消費者的手上,還要經過:施主検査(負責開發的建商,檢查施工單位的施工品質)→補修→施主引き渡し(施工單位交屋給建商)→契約者内覧(我們跟建商買的消費者進去看屋況)→補修→最終引き渡し(補修之後,我們消費者確認OK之後,才交屋給我們)。因此,上述的流程,要在10幾天內跑完,可見多麼的隨便,因此如果你是最近買的預售屋即將交屋,要稍微留意一下內裝的施工品質。

  另外,上述「完工時期」接近「入居時期」,影響的,可能頂多就是內部裝潢的問題。但真正重要的問題在於房屋整棟的結構。也就是說,有些建商為了趕在三月交屋,而縮短了原本大樓建造的工時。這時,如果你是預售屋的購屋者,不妨在建造過程中,去工地走走,如果發現施工現場雜亂,也沒什麼清理掃地的話,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在趕工,所以沒有顧慮到這樣的事情。就算不是因為趕工才導致雜亂,基本上,如果連現場管理都做不好了,那你還期望他能蓋出什麼好品質的大樓呢?祝投資順利。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已經將近四年了。短短四年,東京整個氣勢似乎已經脫離的當初的悲觀氛圍。奧運決定,讓房地產市場整個熱了起來,尤其灣岸地區。

但是,東京位於地震帶上這個事實,卻至始至終沒有改變過。也有許多地震專家預言,四年內會發生芮氏規模7以上的「首都直下型地震」的機率高達70%。所謂 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指的就是發生在首都圈正下方的地震,雖然震源較淺,但由於接近陸面,因此災情程度可能不容小覷。屆時可能會伴隨著火災、地下鐵出軌,及海嘯等大型災害,並且使得東京灣一帶土壤嚴重液化,甚至高達85萬棟的建物全毀,預估屆時死傷人數將會達數萬人。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某位學生,大概跟我同時期進入日本房市。認真研究的她,曾經請我寫一篇「東京各區域的介紹,最好可以跟台北各區域做對比」的文章。但我一直遲遲沒有寫出這一篇,並不是我忘記,而是...東京實在太大了,而且兩地民情風俗感覺大不同,很難有可以相對比的區域,因此我也遲遲不知道如何下筆。今天試著以我自己眼睛看過,腳底走過的親身感覺,來描述一下我的「東京vs.台北」觀點。也許有人不同意,也許有人有不同的體會跟認識,這是難免的。對於一個城市的認知,本來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就當作一種觀點,看看吧。

  「東京」,實在很大。你看到下面的圖,只是較中心的部分而已,這個圖所涵蓋的範圍,還不到首都圈的十分之一。東京的左邊,有八王子,府中,立川,三鷹,小金井等20幾個市,右邊,則有我們熟知的23區。大家都說,如果要投資不動產,要買就買23區,更有人說板橋、北区、足立区、荒川区、葛飾区、江戸川区,這幾區以外的17區才能買。更有經濟實力的人,只看最精華的「港区、千代田区、中央区、新宿区、渋谷区」這都心五區。 


  而其中,港區,算是最精華,最具有身份地位的一區。例如東京都會的代表六本木(有Tokyo Midtown, Roppongi Hills),就是位於這一區。除此以外,高級,閑靜的住宅區:青山、赤坂、麻布等,俗稱3A(Aoyama, Akasaka, Azabu)的燙金門牌地段,也是位於此處。你的住址上有個港區,就是有錢人的象徵,有了六本木,或三A,那更是身份地位的代表。再下來一點點,也有著名的麻布十番、白金台等知名地點。對,就像極了我們的大安區,松山區。有閑靜的住宅區,也有熱鬧的東區一樣。另外,新橋以及最近都更很夯的虎之門,也都屬於港區。不過這兩個地方比較屬於商業區,而不是住宅區。

 台北,大家都想擠進大安區,東京,雖然港區很棒,但其他區域的居住品質其實也不遜色。例如渋谷区。大家聽到渋谷,都是想到渋谷車站附近的雜亂。其實原宿、表参道等知名商圈,精品大道、就是位居於渋谷区。就居住的區域上來說,渋谷区有濃厚時尚氣息的代官山、也有住了很多外國人及大公園的広尾、以及恵比寿。說像台北市的哪裡,可能天母一帶吧。不過代官山、広尾、恵比寿這些地方的交通,比天母方便多了。另外,台灣人叫不熟悉的松濤,距離渋谷駅走路不用多久,但是卻是都內屈指的高級住宅區。每棟房子幾乎都是透天,而且看得出來建築頗有特色,還真有點像是陽明山上獨棟的豪宅呢。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日本是地震大國,尤其是311地震後,使得大家買房買地時,更會考慮到土壤會不會液化,地盤穩不穩定等問題。就是因為害怕地震,因此東京沿海岸的灣岸地區,即使離銀座只有2, 3公里的距離,還是讓它房價在地震過後沈寂了一陣子,直到最近奧運話題,才又讓灣岸地區的房價起死回生。其實,一個地區的地名,多多少少隱含了這個地方到底地盤安不安定的線索。例如,地名當中,有什麼「池」,「水」,「谷」,「窪(久保)」,「沢」之類的,因為都跟水有關,所以可能地盤就不是很安定。因此,即使「池袋」,「下北沢」並非在海岸邊,但從地名就可得知,它可能歷史上,跟水脫不了關係,另外,地名有「橋」,「堤」的也是,什麼時候會需要「橋」?當然就是有「河」才會需要橋啊。而且聽到「谷」,就知道是地勢比較低的地方,因此你要買這裡的住宅之前,務必要稍微留意一下這裡是不是常常會淹水。怎麼查?日本的各個市町村都有發行「洪水ハザードマップ(hazard map)」,網路上也可以下載 http://disapotal.gsi.go.jp/viewer/index.html 。事實上,之前在我們台灣人很熟悉的「渋谷」,就曾經發生過大豪雨時,導致雨水從道玄坂那裡流進渋谷車站的地下街,造成嚴重的災情。另外,地名有「沼」的也要小心,因為表示這裡以前是沼澤地,自然就會有地盤下陷的疑慮。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昨天(9/29)出刊的「周刊住宅」,首都圈中古大樓產品連續17個月上漲,成交價格比起去年 同期上漲了11.6%,反觀之,獨棟透天(一戸建て)比起去年跌幅高達1.2%,在這種熱錢湧進的市場,似乎更加呼應了我之前提的,東京產品將會走向兩極 化。漲不了的東西就是漲不了。

一來, 獨棟產品在設備面,讓購屋者無法感受到產品本身的價值有大樓產品好,二來,獨棟產品因為土地持份大,以及土地本身法令限制多,在稅制上的考量,似乎也不是好的投資產品。也難怪最近不動產專家頻頻叫大家買透天,以便增加成交量。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之所以透天沒漲,代表實際上土地價格上揚不明顯,因此現在大樓的漲幅,會不會只是一時性的「無基之彈」,有待後續觀察。祝各位投資愉快。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幫一個客戶服務,洽談一個離車站超近,而且目前裡面有十間小套房,滿室出租的中古公寓。到底這樣的產品可不可以買呢?基本上,這個個案已經三十幾年的老公寓了,但由於離中央線的某站,只需要走路兩分鐘,因此即使老舊,其實都還可以穩定收租(只不過租金也高不到哪裡去)。

  日本人經營不動產的方式,主要以貸款,然後賺取收取房租,扣掉房貸以及稅金之後的穩定現金流。因此,說實話,這一類的中古公寓,是日本人投資客不太會買的產品。為什麼?因為日本在會計的計算上,木造耐用年限為22年,鋼筋年限34年,RC(鋼筋混凝土)結構為47年。因此,30幾年的木造公寓,銀行認為建物本身沒價值,因此幾乎很難貸到款。當然,你如果有現金可以付清,就無須考慮這個問題。只不過,既然有將近一億的現金可以付清購買一棟木造建築,那麼大部份的投資客,會將這一億拿去使用貸款直接購買三到五億元的整棟RC結構,會更容易收租。所以才會說這樣的物件,日本人不買。既然日本人不買,你就要想到之後的出口戰略,等你要賣的時候究竟要拋給誰!

  喂!我這一整棟,我有完整的地ㄝ!!對,你有完整的地沒錯。不過,往往這類的產品,如果是在狹小巷弄內,都會有セットバック(Set Back)道路退縮的限制。也就是說,你現在的房子的前面道路,如果不到四米,在建築基準法裡面,它就不算是正常的道路,而是由特定行政廳所核准的二項道路(建基法24條2項)。也就是說,之後如果打掉重建,你的房子必須要退縮,退縮到讓道路有四米寬為止。而且就像我上一篇稍微提到的,退縮的部分,等於是送給公家當路用,因此這個部分,也無法計入你的容積率。因此,說穿了,這塊地,將來只會縮水。還有,將來如果重蓋,你除了要面對退縮問題之外,還要面對鄰地斜線,以及北側斜線(一低層,二低層,一中高,二中高內適用),以及日影規制的問題。也就是雖然你的容積率夠,但是你蓋到第三樓,就要考慮到道路及鄰地的日照,必須要蓋成斜的。換句話說,你將來若重建,不見得可以蓋出目前你現況一模一樣大小的房子。

  也由於這種一整棟的公寓,屋主自己就是管委會,因此,房東收了房租之後,一定要留下一筆修繕費用,以免之後老舊租不出去時,連維修的錢都沒有。因此計算投報率時,不能只看表面投報率的數字。我建議這位朋友,不妨模擬看看,假設這個物件貸款八成,貸款30年時(實際上是不能貸款),若以年利率2.5%計算,收來的房租部分,最好先扣掉三成當作是管理修繕基金,然後剩下的七成,如果還款之後,還可以有三成的現金流,那倒是可以考慮買進(也就是還款40%,管理,維修,稅金等花費30%,現金流30%)。為什麼要算得這麼嚴格?因為,你可能將來出貨出不了,而且這種限制重重的地,價值也不太可能漲到哪裡去。因為土地的價值,決定於它的效用。

  因此,如果價位能夠談到上述的情況,倒是可以考慮買進。怎麼談呢,因為這類的產品,等於是在買土地,因此可以參考公示地價,http://www.land.mlit.go.jp/webland/    以及調閱不動產的登記謄本,看看權利簿的乙區,抵押給銀行的根抵当権大概多少,粗估一下看看屋主欠不欠錢...之類的,跟在台灣投資的做法其實差不多。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的房價,雖然這一年來漲了快20%,但是相對於亞洲其他城市,還是有誘人的投報率,更何況日本又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最近常跑的國際法務事務所,常常有機會遇到他們的客人,準備要買下一整棟一整棟的商業出租大樓,也有做導遊的,要在法拍屋標下一整棟的旅館。可見很多人,真的荷包很深,而且很愛東京置產。日本的房市,常常會有一整棟,大概三到四樓,裡面10~20戶小套房的,也就是一整棟公寓來賣的物件。這種物件大概從一億元到四億日元左右不等。之前的文章我也有提過,小套房漲得慢,效用又低,又是持分掉的產品,實在賺不到什麼增值財,但就是好租。因此,財力較雄厚的投資客,就會考慮這種一整棟出租套房的產品,因為土地產權完整,又好收租,又可賺到土地增值財。不過這種產品好嗎?當然很好,但要看你有沒有辦法買到好的,而不是買到爛的。

我跟我其他一起合作的朋友,本來有要考慮大家合資來買這種產品,不過看過數百個案子後,決定暫緩。目前原因如下:

第一,如果這個產品真的這麼好收租,那為什麼對方要賣?自己留著收租不是很好嗎?其實都心五區中,這種一棟的好產品,如果沒遇到什麼經濟危機,實在不太可能釋出,其實就算釋出,也不會出現在一般的流通市場,淪落在athome等大家都看得到的網站讓你撿。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郊區或者是鄉下地方,物件投報率都超高,有時候可以高達15%,如果你是貸款來買物件,ROI(Return of Investment)甚置可以高達25%,也就是四年,你的本金就回本。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產大亨川普的名言,相信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就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地點,地點,還是地點。買不動產,地點不好,啥都免談。最近跟一些日本朋友談過後,發現日本人其實腦袋真的不怎麼靈光。有些人認為,一樣是三千萬日元,他寧願買在郊區的新建3房產品,也不願買在都心中古1LDK小宅(PS:他們還喜歡新的,還不想買舊的)。也對。如果考慮到自己荷包不深,又要養家活口,的確只能往郊區住。反正日本電車通勤這麼方便,公司又有補助交通費(不過每天上班時間這麼長,又要花兩三小時通勤,真的是爆肝人生!)。此時,我也順勢問了一下,難道你們不想住在公司附近嗎?如果上班到公司走得到,那不是更好?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沒有人願意住在公司附近。這可能跟日本獨有的企業文化有關。所有的人認為,如果住在公司附近,很忙的時候,無法找藉口,說要趕終電(末班電車)回家,同時,假日時又可能三不五時會被叫來公司,因為主管認為你住得近,可以隨Call隨到。

  好拉,拉回正題,這幾個月房市之好,真的是從郊區到市區,狂銷,完銷,完売御礼続出!!!很多物件看了一眼就知道可能不是這麼理想的物件,也都瞬間秒殺,讓我真的有點傻眼。就連價格都讓我覺得是怎樣!!我家西新宿這裡新成屋,大概目前行情價為一平米100~110萬日元左右,但前一陣子,我看到一個橫濱,還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站附近,還沒有離車站很近的新城屋,居然也開到了一平米100萬日元!!那我買橫濱幹嘛?當然買西新宿啊!

  其實這樣的說法,也不必然全部正確,首先,要看你是買來「自住」的,還是買來「投資」的。

  先來講「自住」的好了。如果你喜歡自己一個人住獨棟,又喜歡享受有山有水,也討厭都心的擁塞,也不打算賣,那麼郊區獨棟也不是說不可以考慮。不過你可能要知道,轉賣的時候,假設當地空地的行情價為2000萬日元,那麼你要賣的土地上如果有一個已經四五十年建物的,絕對不是2000萬日元,再往上加上所剩無幾的賤物殘值。反而是要從2000萬元往下扣,很有可能得要1500萬,甚至更便宜才有可能賣得掉。為什麼呢?因為買你的土地建物的人,並不是要續住,而是要打掉重建的,因此如果有建物,反而對於接手的人而言,是個累贅,還要花錢請人拆。也因為郊區的土地,並沒有什麼不可取代性,因此人家沒有那種「非你的土地不可」的情況,買方大可去另尋一片空地。也就是說,有老舊建物的土地,反而比空地還不值錢。這還真的是「不動産(ふどうさん)=負動産(ふどうさん)」啊。

  另外,如果你在郊區要買的不是上面這種透天,而郊區大樓呢?唉...尤其離車站遠的,可能要再三考慮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此一說:大樓的價格構造,市區的價格,「土地」跟「建物」的比例大概是7:3,而郊區,「土地」跟「建物」的價格比例大概是3:7。哪個會折舊?對!就是建物。土地不會折舊。建物會隨著經年累月,一年比一年沒價值。因此,郊區的建物,跌價的數度之快,遠超過你的想像。聽說郊區的大樓,五年新古屋,價格會跌到剩七成,十年中古屋,價格會打對折。三十年後,大概只剩土地價格,對的,只剩三成。3000萬買的房子,最後只剩900萬。(題外話,搞不好可以考慮搶進900萬的低價來收租,高投報喔!不過也要租得出去),因此,在新城屋時,可能郊區只會比市區的新成屋便宜一點點,但一到了中古屋,郊區的房子,建物部分折舊到幾乎快歸零,只剩土地殘值(還會被扣掉拆除費用),也難怪最近旅日作家劉小姐,屢屢道出了日本人那種「買房子只會跌價」的想法啊。不過市區的中古屋,尤其是地段好的,價錢還是撐在那裡。最近各位朋友如果有再找都心的中古屋,大概就知道像是中目黑,代官山,等A及地段,就連四十幾年的中古屋,價位都還站穩每平米100萬元大關。可見地點多重要。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劉小姐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東京不動產的文章,作為一個旅日的台灣人,對日本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她,提供了對於日本購屋的觀點。內容非常有參考價值,點出了日本人對於購屋一事所抱持的態度,是與台灣民眾截然不同的想法。對於有意願投資日本不動產的投資客而言,極具參考價值。每個人有自己對於投資的判斷以及自己的價值觀,因此不管各位是看多,看空,這都是一種觀點。畢竟投資就是這樣,沒有絕對的對錯,投資者都是成人了,必須對於自己的投資負完全的責任。

  雖然我不夠格,也不配針對劉小姐的文章發表言論,但在此請允許我發表一些對於認同,以及不認同劉小姐的部分,與各位分享,各位看看就好,不要筆戰(這種東西不會有結論的)。


---------------------------------------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在台灣,買過預售屋的朋友都知道,代銷小姐的手段高明。一旦你進入案場,她們總是有辦法製造出熱銷的氣份,沖昏你腦袋。當你進去一間預售屋案場後,台灣的方式,預售小姐會告訴你說,「案子賣很好啊,只剩下三樓跟四樓兩間拉。啊不然六樓要不要,地主保留戶,幫你喬喬看,但是會貴一點啊,地主很硬的拉!他什麼都沒有,就地跟錢最多!」.....但其實很有可能五樓,七樓,八樓都還有一堆餘屋。只因為他要先將爛的賣掉,好的可以留著慢慢賣。要不然就是開價九十萬的案子,你跟他殺價殺七十萬,她會回你「哎呦,新莊副都心都上『看』百萬了,這九十萬哪有貴啊,便宜勒!」之類的。

  日本,代銷房仲業者基本上不能騙人的,因為在日本的「不当景品類及び不当表示防止法」的相關法規很嚴格,加上業界獨有的「公正競争規約」,更是讓房屋的銷售,話術上綁手綁腳,例如:不能說自己的案子是「第一名...,特等...」之類的,除非提出證據。以及就算將來旁邊要開新車站,只要是未定案,一律不能在廣告上講出來。因此,購買日本的預售屋,不會發生像台灣那種「什麼?華納威秀不來!?」的驚嘆號。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日本銷售人員的招數更高招,可以在不說謊的情況下,讓你以為案子熱銷。

  例如,明明總戶數不下上千戶的超高層大樓,但卻屢屢看到他的文宣上,寫了第一期登錄完銷之類的字眼。哇!這麼大的案子,實在很難想像他有辦法「即日完賣」。其實仔細看,你會發現它的DM上面,寫的是「第一,二期完賣」,然後現在第三期之類的。如果真的賣那麼好,還分什麼第一期第一次,第一期第二次,到底要搞幾次啊。來,「即日完賣」它可沒說謊喔。怎麼說,仔細看一下她的文宣,他寫「登録」即日完売!!

  日本賣房的順序,就是如果你想要買哪一間,例如3804號房,你就要先填寫「申込書」(申請書,意願書)。這時,連訂金都不必給,更遑論簽約了沒。這手續,只是跟建商表明你想要買哪間而已,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空口說白話,因此要以書面告訴建商。也就是說,你要取消不買,也可以,完全沒損失。為什麼要寫申請書,因為有可能最好的單位,也就是頂樓的邊間附大陽台的,會有兩個人以上想要買,這時就需要抽籤了。那什麼叫做「登録即日完売」呢?換句話說,就是全部N期裡面的第一期第一次(可能只有幾十戶),全部每間都有人遞交意願書。這就叫做「登録即日完売」!聰明吧!就算之後有任何人取消,他的確還是算開賣當天就「登録即日完売」。而第一期第一次,他們可能先拿出邊間,高樓層,等等條件較好的東西,也就是一定會有人遞交意願申請書的物件拿出來賣,然後再居中協調自己的客戶,引導他們儘量不要申請同一間,那麼,很容易就可以在開賣當天達到「登録即日完売」的效果了。又或者也可以跟在潛銷期,就已經表明好要買的顧客講好,到時候開賣當天來填他要買的那間的申請書,那就好了不是嗎。那如果沒人來申請,或人數不滿呢??簡單啊,叫親朋好友來申請就好了。到時候再取消又不用錢。因此常常也會收到寫有「キャンセル住戸発生、最上階プレミアム」(頂樓特等房型住戶取消)的DM,又把原本有人登錄的東西拿出來賣!也就是因為較好的房型,很多人想要,所以第一期拿出較好的來賣,每個房間幾乎都有人申請,因此一個案子賣到最後,如果你看到DM上面是寫「先着順申込受付中」(以先來後到順序,接受申請),這代表可能是較差的,沒採光的,低樓層的房間,賣不好的餘屋。(換個角度想,也許有機會殺價)。不過說到殺價,日本,像是住友,三井,三菱,野村,東急,大京這種大建商,就很難殺了。不過中小型的建商,可能資金週轉比較沒有像這些大建商的好,需要趕快銷售掉來還銀行錢,所以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議價空間。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專業投資客,會將中古屋便宜買進,經由黑心裝璜後,再高價賣出,以賺取其中的利益。這在台灣也被視為惡劣的炒房手段。但其實惡劣的,並不是「買來改良之後轉賣」這個行為,而是「買來後,用廉價的黑心裝潢,遮掩原本問題後,轉賣給無辜消費者」,這才是惡劣,應受譴責的行為。如果單純買來,改良居住品質後,再轉賣給下一位消費者,這何嘗又不是一門正當的事業呢?就有如其他的中古業者一般。

  日本有一種業者,叫做「買取再販業者」,其實就是便宜買進屋主的不動產,再改良其品質,例如加強耐震,以及改善動線,提升居住機能之後,再加價轉賣給下一位消費者。在台灣人的眼裡,這種行為其實已經被污名化為「炒房」了。相較於台灣政府現在對於擁有第二棟住宅,以及交易頻繁的業者嚴加查稅,日本政府現在正和台灣做180度相反的行為。對,打算免除「業者買來轉賣的不動產取得稅」。聽在台灣人耳裡,這...不就是「政府帶頭鼓勵炒房」嗎?

  昨天剛出刊的日本不動產兩大報「週刊住宅」以及「住宅新報」,都以頭版頭報導這兩條新聞:「打算研議放寬不動產贈與稅免稅額度至3000萬日元」,以及「打算免除不動產買取再販業者的不動產取得稅」。原因大致上為:今後新成屋由於缺工以及原物料上漲問題,將會有一波漲勢,尤其明年消費稅將漲至10%,在物價狂漲,薪水沒漲的前提之下,為了讓人民至少可以去買中古屋,而且是好的中古屋,因此希望藉由此政策,能夠增加「中古好屋」的供給量。

  不過這裡指的免稅,只有免除「不動產取得稅」。我們一般個人賣不動產時,需要課「不動產讓渡所得稅」,而業者以法人名義賣不動產時,需要課的是「法人稅,事業稅」(詳細計算需要請教專業稅理士)。因此,有賺錢,還是得乖乖繳稅的。但不管是哪種稅,都有別於我們的「奢侈稅」。我們台灣的奢侈稅,是無論你賺還是賠,都直接從房價給你抽20%。但日本的讓渡所得稅,是扣你的「讓渡所得」,也就是只有扣「賺到的部分」。如果你是賠錢賣,是不會被課稅的。有賺錢才需繳稅。

  看來,有別於台灣政府想把房價打趴,日本政府還認為不動產市場應該活絡。(PS:我PO這篇文的意思,並不是說鼓勵大家趕快進場,只是提供這則新聞,訊息而已,買取再販是一門專業的事業,不是一般投資客能做到的。日本房市自有的市場機制,有別於台灣,進場投資還是得審慎評估,祝各位投資愉快。)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托各位的福,目前在東京投資房地產的人越來越多了。除了台灣人以外,中國人,香港人,新加坡人,甚至是日本本地人都卯起來買,而且看到好一點的物件,是殺都不殺,直接買下來。我身邊也越來越多朋友,以及各位在這裡默默支持我的網友們,向我咨詢不動產投資以及協助置產事宜。不過其實,最近要買到價格合理,物件本身條件也不錯的,真的很難。稍有不錯的,賣方一刊登出來,兩三天之內會成交掉,這速度直逼股票交割(哈哈)。叫各位戒急用忍先別買嗎?我也不知道這波漲勢會不會就一去不回,如果現在叫大家別買,到時候真的狂漲,而害大家買不到,就像張教授這樣被罵,我就慘了。但叫你現在大膽買進嗎?不過其實真的有些物件,開價高得不合理,到時候跌下來,又要罵我一路看多,那我不是很冤枉嗎?我不是神,就連專業的教授都會出錯了,更何況什麼都不是的我呢?我的意見各位看看就好,大家都是成人了,應該有能力對自己的投資判斷負責。

  東京小套房這種誇張的開價,大概是從今年四月開始的(兩房產品去年就開始走高了)!今年三月份,我協助一位客戶順利購得西新宿的收租套房,成交價大約九百萬日元左右。此案之所以會推薦這位客戶(也是我的老朋友)購買,是因為這個案子的前面,正在進行大規模都市更新。將來他的物件走出來三十秒的地方,會有一棟六十層,一棟四十層,一棟三十層,共三棟的大規模開發高級住宅,以及商辦購物中心,當然,週邊會有綠地美化,以及親水公園。我認為,這樣的產品,就算賺不到增值財,想要順利出租一定不成問題。好了,來了,事隔不到一個月,四月份,在同區域,相距不遠的地方,有個稍微新一點點,相同大小,等級的案件拿出來賣。他居然開價1700萬! 此外,讓我最吃驚的是,居然中野區,有些收租小宅,屋齡大約十年內的,開價每平米破百萬(雖然這裡本來就不便宜),這.......快要逼進港區小套房的開價了,到底是怎樣!!

  這樣的價位為什麼我會驚訝,是因為這樣開價的單價,已經快要逼近同區域新城屋的單價了。在日本,二三十年的老屋,單價比全新屋便宜個一半,是很常見的事情。台北的房屋沒這麼誇張,舊屋都還能夠維持在新城屋的六折~七折價,甚至更高。因此使用新城屋的價位,來估算中古屋,看看屋主開價是否合理,也是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雖然說最近這一陣子新城屋也漲很多,但是漲幅大概就是個兩成左右,不過中古屋,尤其是小套房,因為可以「用低總價掩飾高單價」,因此最近中古小套房的開價,可以說是很離譜,甚至直接加一倍價賣給你的也有。也由於最近小套房銷售速度很快,而且房仲多也知道外來客不懂行情,可以開高價,就算本地投資客不甩他,還是有台灣人,中國人會接手,因此許多厲害的房仲業者(買取業者)開始大量買進屋主手中的貨。而屋主對於市場的靈敏度,自然是輸給房仲業者一大截,因此在之前房屋會折舊的刻板觀念下,多半會便宜地賣給業者,之後業者再高價賣給台灣人或中國人,以賺取中間三,四百萬日元的價差。下面給各位看三個例子,這三個例子,每個都是相同建案,大小接近,只是樓層不同。也就是合理情況下,兩個物件的價差,頂多在50萬日幣以內。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一陣子,在新聞看到香港首富李嘉誠,推出所謂的「蚊型公寓」,也就是室內面積僅有16㎡的小套房,雖然要價645萬台幣(相當於2200萬日元)但聽說還造成搶購熱銷,由此可見香港的房價有多高。這一類的產品,其實老早在日本泡沫經濟時,就曾經大量供給,對,也就是現在台灣人來東京死命搶購的1R小套房。

  東京的1R小套房,大約也是介於12㎡〜20㎡之間不等的面積,且這種1R小套房,因為面積小,低總價,在東京,這種小套房20~30年的中古屋,大約只要700萬~1200萬日元不等就可以買到。因此對於口袋不深的投資客來說,可以說是入門型的產品。也因為日本許多年輕單身上班族,剛出社會,薪資不高,或者想要存錢,而且日本的企業文化,就是常常要加班到很晚,實際在家的時間也不長,因此會有許多年輕上班族租這種產品。也就是因為這種產品好租,投報率又高,所以東京有許多包租公投資客,一旦稍微賺到錢,或拿到Bonus,就去拿現金買一間來收租,當做是在存股票的概念來投資。

  說個題外話,早期日本的不動產登記,在「敷地権」的登記還沒有普及時,買公寓時,還是像台灣這樣,分成「土地」以及「建物」兩部分來做登記,因此現在舊一點的,沒有設定「敷地権」的大樓,交易時,只要調出土地部分的登記謄本,就可以看出整棟大樓的所有者是誰,住哪裡。最近我們公司經手一個只有20幾戶的「蚊型」公寓大樓,赫然發現,裡面居然已經有四個所有者,是台灣人了(驚),我都和公司的阿弟仔開玩笑地說,大概過不了多久,這一棟的所有者,大概就有一半是台灣人了 吧!^^

  來,回到本題。就是因為這種產品好租,投資門檻又不高,風險相對小,因此有許多客人詢問我,想要買新一點的這種產品,不想要買舊的。例如,想要買5年新古屋,約15㎡的小套房,因此請我代尋這一類的產品。不過,我只能告訴各位,東京目前不存在這種產品!(有的話也不是大樓產品,是整棟出租公寓。)東京都現在各個區,都制定了相當嚴格的「ワンルームマンション開発規制条例」,而且絕大部分的地區,都不允許建設室內面積低於25㎡的小套房。甚至還有更嚴格的規定,例如像是中央區就規定,如果超過10戶以上的大樓,必須要有1/3以上的住戶,其室內面積要超過40㎡...等。目前東京23區中,最鬆散的就是豐島區,不過豐島區也不能建設低於20㎡以下的小套房。

  為什麼會有這麼嚴格的規定呢?原因就是日本人認為,過多的小套房,會容易讓整棟大樓,全部都是投資客,全部都是租屋的年經人,因為對租客而言,這裡不是「家」,只是一時過渡性的「殼」,因此對社區沒有「愛」,所以容易引發垃圾亂丟問題,腳踏車亂停問題,噪音問題,以及擾鄰問題等等。而且投資客過多的大樓,大家眼中只看到「錢」,因此容易會積欠管理費,導致維護修繕不易,更加造成區域市容的惡化...等。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今年增稅前,就陸續有幾位日本房市的專家,分享了自己對於今後市況的看法。已經有許多專家開始認為,今後的房市一定會上漲。還真的說得沒錯,就目前為止,不止高級住宅大漲,就連小套房也給你漲翻天!!高級住宅,原本七千萬,現在賣你九千萬。投資小套房,原本八百萬,現在賣你一千萬!


   日本不動產投資史,從泡沫過後到目前為止,日本人對於房地產的投資,想的不是賺差價,而是賺取穩定的租金。但由於目前的經濟情勢,使得今後可能會有一波「資産インフレ(資產通膨)」的情況發生。所謂的「資產通膨」,跟一般的通膨不一樣,並不是材米油鹽醬醋茶等物價齊飛,而是有價值的資產,例如土地,股票,貴金屬,藝術品,以及俱有稀少性,保值性的房產上漲。由於日本央行大量印鈔,使得貨幣價值低下,因此,錢,自然而然就往俱有保值性的產品流動。這種情形台灣朋友應該比誰都了解。所以已經有許多較敏銳的日本投資客,開始將房地產的收益目標,從「現金流(收租)」,轉移到了「獲取資本利得(賺差價)」。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