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台灣投資房地產時,因為整個市場呈現上昇趨勢,所以看得清楚,什麼東西漲最快,什麼東西漲最慢。基本上,景氣由差轉好時,建商總是推出低總價的小套房來試水溫,等到發現小套房賣得不錯,發現經濟真的轉好後,就開始推出大坪數的。而往往景氣由好轉差時,小套房是最先被拋售的產品。原因很簡單,小套房的投資客,口袋不深。投資小套房,銀行對房貸又限制東限制西,因此自備款必須夠多,也就是槓桿玩不大。日本銀行有個很好的房貸制度,叫做フラット35,固定年利率35年制度(我舊PO文有),這也是有限制30坪米以下的小套房不適用。因此,這幾年台北市驚人的漲幅,似乎小套房就頂多漲個五成。但一般兩房到三房的正常產品,卻翻倍。如果你是豪宅,看看帝寶吧,三倍!!!因此如果你的錢夠多,投資小套房似乎不太明智。而且往往小套房都是以低總價掩飾高單價,一不小心,就會買貴。之前去上顏總顏炳立的估價班,他就說「價錢一樣,效用高的優先被選擇。效用一樣,價錢低的優先被選擇。」小套房效用低,當然成為第一個中箭落馬的產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前一陣子,林森北路可以出現小套房每坪27.5萬的超低成交價。

http://tw.news.yahoo.com/%E6%B3%A1%E6%B2%AB%E5%8C%96%E4%BE%86%E8%87%A8-%E8%B1%AA%E5%AE%85%E4%BE%9B%E9%81%8E%E6%96%BC%E6%B1%82-%E5%87%BA%E7%8F%BE%E9%99%8D%E5%83%B9-083041431--finance.html

房地產要賺錢,有兩個管道,一個叫做キャピタルゲイン(capital gain, 資本利得賺價差),另一個則是インカムゲイン(income gain, 租金所得)。投報率的算法,相信大家都知道。

Y(投報率)=Rx12(一年的房租)/P(購入房價)

一個產品,如果可以賺到資本利得,那麼投報率差沒關係,這就是為什麼精華商圈低頭報,但是還是很多人搶進的原因。相反地,如果賺不到資本利得,那麼一定租金投報率要好。如果兩個都差,那你進去投資,就是進去套的。如果各位朋友有Follow到我前幾天的PO文,應該有發現到,我提到日本的地方都市,投報率可以高達10%以上。為什麼,因為那裡賺不到增值財,甚至有房價下跌的風險。那裡談不上什麼キャピタルゲイン(capital gain),甚至還很有可能キャピタルロス(capital loss)。所以如果租金投報率不高,那哪個笨蛋要去投資。反觀之,東京都心好地段的產品,頂多4~5%,因為它房價不容易跌,甚至今後還有增值空間。

IMG_6032

  回到日本,過去二十年來,日本處於通縮狀況,因此房價一年比一年便宜。所以在日本,很難讓人家發現到挑產品時,到底要買兩房,還是套房?當然,套房好租,但是今後增值的機會可能不大,也就是你只能從租金來賺錢。但是兩房,看區域,有些區域好租,但有些區域可能兩房產品比較難租。投報率也稍差。不過因為上述觀念,兩房總是比小套房效用高,今後增值的機會比較多。台灣的住宅自有率,聽說高達80幾趴。但日本的住宅自有率,大約才60%,東京更是僅有42%

http://tw.news.yahoo.com/%E4%BD%8F%E5%AE%85%E8%87%AA%E6%9C%89%E7%8E%87%E5%83%8542-%E6%88%BF%E7%89%A9%E4%BB%B6%E7%A7%9F%E5%B1%8B%E9%9C%80%E6%B1%82%E9%AB%98-064105355--finance.html

換句話說,很多家庭還是用租房子的方式。因此兩房產品,出租率似乎不會太差。如果你看好未來東京可能有一波漲幅,那麼,似乎可以考慮2LDK以上的產品。不過這種產品的持有費用也高。這一期1/18的週刊ダイヤモンド,就有提到我之前分享的,東京超豪宅「ザ・パークハウスグラン千鳥ケ淵」一間六億,當天完銷的案子,聽說有一半是台灣人跟香港人買的。可見台港地區的富豪投資客,看到了東京似乎會有一波不小的漲幅。但注意,日本的房地產經歷過嚴重泡沫,雷曼風暴等,比起台灣的市場,成熟許多。就算漲,不會像台北這樣雞犬升天,套用一句顏總的話,就是不會「如花的身材賣志玲的價」。(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不要吐槽。)

 IMG_624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