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は」與「が」有什麼不一樣? 四:「主題的は」與「對比的は」

 

就如同Q46結尾所提到的:「は」有兩個用法,一個是主題、一個是對比。主題」,就是我們這幾篇一直看到,用來表達針對前接名詞來做敘述的用法。而所謂的「對比」,指的就是暗藏「與其他的相比,這個是」的含義在。接下來,這篇Q47會對上一篇Q46的結尾部份再進行更詳細的補充說明。先來看看兩句話吧:

 

★[私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

①私は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

②ステーキは 私が 食べました。

 

  我們姑且先把沒有用到任何副助詞「は」,只有用到格助詞的★[〜が〜を食べた]★的句子,稱之為「基底」文。如果要敘述「我吃了牛排」,基底文就是「私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但實際上,基底文會隨著說話者講話的語境以及含義,會有所改變。不見得就會是以基底文的樣式,就這樣呈現出來。有時會經過一些變化,變成像是上面例句①或②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出來。

 

  日文中,當使用到第一人稱當主語,且述語為動詞時,在日本人的語言使用習慣上,會將第一、二人稱當主語的「〜が」,移動至句首,並使用「は」來將其標示成主題。就有如我們上一個Q46例句⑨的操作方式一樣。

 

  第①句這裡的「は」,就是主題的「は」。用來針對「我」這個主題,來描述一件事。這裡之所以不會使用基底文這樣的發話形式,不使用「が」,是因為第一人稱時,如果還使用「私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的話,將會產生「中立敘述」或「排他」的語境出來。但所謂對「中立敘述」,指的是用於說話者看到一個現象時,不帶感情地針對那個現象做描述時,才會這樣用。因此,當用在第一人稱「自己」身上時,「中立敘述」的表現就顯得不合理。

 

  「私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會不會有「排他」的語意呢?就有如我們在Q45當中提到:如果你是要用在針對「誰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たの?」這個問句的回答時,那就可以使用「私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來做排他。否則這裡還是得使用主題的「は」不能使用「が」。

 

Q:誰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たの?

A:私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

 

  至於第②句的句子,則是將原本的基底文「私が ステーキを 食べました」的「ステーキを」的部分,移到前面當作「主題」。這樣的操作方法,就是上一篇Q46所提到的例句⑦。

 

  不過我上一篇沒提到的是,這樣的操作方式,如果你提前當主題的車廂部分,原本不是「が」的話,它就會產生「對比」的含義:「(牛排跟其他的東西對比)其他的東西我沒吃,但是牛排是我吃的」。這就是我們所稱的「對比的は」。這裏再列出Q46結尾的三句話:

 

・私が その本 買った。   → その本は 私が 買った。(對比)

・彼が その家 住んでいた。 → その家には 彼が 住んでいた。(對比)

 その本を 買った。   → 私は その本を 買った。(主題)

 

  這三句話的前兩句,提前當主題的部分原本並不是表示動作主體的「が」,而是「を」與「に」。因此嚴格說起來,這三句話的操作,前兩句話會產生第三句所沒有的「對比」的含義。也就是說,提前後加上「は」拿來當主題的,若原本不是表動作主體的「が」,當它被提前時,依照發話的語境,它是有可能會被解釋為「對比」的

 

  因此,當你想要描述一個女孩子今天很漂亮時,若將表時間的「今日」,提前當主題,講:「今日は きれいですね」的時候,女孩會帶諷刺地說:「あら、今日だけですか」(只有今天啊!)。這就是因為將非動作主體部分提前當主題時,會附帶的「對比」含義。因此這句話若想避開對比的含義,僅需講「今日、きれいですね」即可(不使用任何助詞)。

 

  此外,即便「は」的部分是動作主體,有時也會為了避免其隱含的對比含義,而使用無助詞的形式。例如:「私、来月台湾へ帰ります」。如果你講「私は、来月台湾へ帰ります」的話,有可能因為語境,而被誤會為對比的含義。例如如果你跟你老婆兩人一起來日,你講這一句話,就有可能被日本人誤會為「要回去的是你,老婆可能留在日本」。至於不能使用「が」的原因,就跟我們在Q45所提到的情況是一樣的:第一人稱無法使用中立敘述,且此語境也不是回答句時,排他的語境。因此像是這種情況時,既不會使用「は」,也不會使用「が」。

 

  再來看一句基底文所衍伸出來的三種不同的句子:

 

★[私が そのことを 知らない]★

③私 そのことを 知らない。

④そのこと 私 知らない。

⑤私 そのこと 知らない。

 

  如果要敘述「我不知道那件事」時,會使用例句③。「私は」為主題。這就是最一般的用法。然而,若像是第④句這樣,將受詞的「そのことを」提前作主題改為「そのことは」,且「私」也維持使用「は」的話,這樣一個句子就會有兩個「は」。原則上,若一個句子有兩個「は」時,那第一個「は」就會是「主題的は」,第二個「は」、就會解釋為「對比的は」因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關於那件事,我是不知道拉(但別人可能知道)」。

 

④そのこと(主題) 私(対比) 知らない。

 

  延續上述的規則:「第一個は是主題,第二個は是對比」。那麼第⑤句話就會解釋成「我不知道那件事,(但我知道其他的事)」。

 

⑤私(主題) そのこと(対比) 知らない。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第三人稱的動詞句:

 

★[知美さんが 日本に 帰ってきました]★

⑥妹の知美さんは 日本に 帰ってきました。

 

  例句⑥只有一個「は」。若依照上面的規則,同學們可能會將它解釋為「主題的は」。但由於此為動詞句,又是第三人稱,因此照理說應該使用基底文「知美さん 日本に 帰ってきました」就好,因為它可以表達中立敘述。像這種應該使用「が」、但卻使用「は」的,前面又加上了「妹の」,其實就暗示了這個人還有姊姊的存在。因此從文脈以及發話的狀態來看,也有可能可以解釋為「對比的は」。

 

⑦私は 学校へ 行きます。

 

  這句話為第一人稱,結尾又是動詞。因此這句話的「は」很明顯是「主題的は」。但如果說話時,把「私は(●●)」唸大聲一點,以強調的口氣講出來,自然就會被聽話者解釋為「對比的は」了。

 

本問統整:

・句中只有一個は、且這個は原本就是表動作或事件主體的が →「主題的は」。

・句中只有一個は、但這個は原本不是表動作或事件主體的が →會有對比的含義。

・句中有兩個は。第一個「は」就是「主題的は」;第二個「は」就是「對比的は」。

・文脈中以及發話狀態讓人感到有暗示對比對象的存在    →「對比的は」。

・以強調的口氣唸「~は」的部分             →「對比的は」。

 

※本文節錄自六月底即將出版的『你以為你懂,但其實你不懂的日語文法Q&A』一書。

#你以為你懂但其實你不懂的N4文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