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機會成本」這個字。如果問一般人,讀研究所的「成本」是什麼?大概一般的家長想到的會是兩年的學費,約台幣20萬左右。因此家長會認為,讀研究所的「成本」就是20萬。

  但其實會投資理財的人,並不是這樣想的。如果這個人不去讀研究所,而選擇出社會工作,或許可以拿到年薪30萬,兩年就是賺到60萬。(租屋費與生活費不計算,因為無論讀研究所還是工作,這筆錢都是必要的花費)。也就是說,若這個人選擇了讀研究所,其實他的成本並不是20萬,而是80萬。

--------------------------------------

  房地產的投資上,「機會成本」這個概念也是很重要。我曾經認識一個老師,花了一千多萬在台北買了一間新的住辦混合的小套房,當作教室來教書用。這間套房如果是出租給一般的辦公室,一個月可以收取約2萬5台幣的房租。雖然他在自己買的套房裡教書,不需要付房租,但其實隔一條街,舊一點的住商混合大樓,面積相當的房屋,大概只要租金1萬8左右。也就是說,他大可把自己買的房子租掉,拿2萬5的房租再去租1萬8的房屋就好,這樣就可以賺得7000元的價差。但他卻不想要把房子租掉,想要自己用,也就是這樣的決定,讓他每個月都平白無故損失了7000元的機會成本。換算成他的鐘點費(一小時約500,他level也不高),他必須多教14小時才賺得回來。

  他當時打的如意算盤是,房價高點時就賣掉,賺個幾百萬的價差。無奈2014年時,他沒有嗅到房市反轉的風向,放到現在還沒賣。也就是說,他不僅沒賺到價差,還賠了房價,還損失了這幾年將近50萬的租金機會成本...。

--------------------------------------

  再舉個買房的例子。我有一個朋友2013年去買了晴海的超高層塔式住宅。雖然這幾年有漲,但其實漲幅真的不怎樣。別的地方可能漲了30%,但他晴海的物件才漲15%左右。根據他的說法,他認為晴海將來還是很有潛力的。等到奧運過後,附近的交通改善,空出來的築地市場可能規劃為商辦設施(他自己的猜想),或許未來後勢還是很看好,畢竟一個新興重畫區,要等他成熟,也要個十來年。於是我問他,所以你那個物件要繼續抱著嗎?再等個十年左右,可能晴海真的會換然一新也不一定。

   他其實是一個很老練的投資家(只是不熟東京才會去買晴海),因此,他說:「不」!雖然我認為以後會漲,但我現在要獲利了結,落跑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如果還要十年,即便晴海漲個50%,但損失掉的「機會成本」太大。如果十年後可以漲50%,其實年化報酬率也就只有5%。那我倒不如趕快下車,把資金挪到更好的標的,挪到一年可以漲個10%以上,有話題性的地方,又或者乾脆挪去做別種投資還比較好。當初買晴海也只是想說炒個短線,看會不會因為奧運利多,兩、三年內就賺個三、四成。看來當初是看走眼了。」

  他很了解,若選擇繼續抱著晴海的物件,會失去原本可以賺更多錢的機會,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你投資時,有想到機會成本嗎?祝投資愉快賺大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