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住室內超過100平米(30坪)的房子。而室內超過30坪的房子,台灣比比皆是,但日本卻不多。相信台灣的朋友來日本購屋,也都會覺得日本的房子空間怎麼這麼小。在日本,一般的家庭房的三房產品,約莫落在70~90平米的大小,據說東京都內超過100平米的住宅房屋,只佔了所有住宅房屋的1%左右,而超過100平米的房型,建商就會將它當作是頂級的物件,開價會比一般未滿100平米的普通房型高很多,不是單價多個五萬、十萬那種多,而是總價多個30%~40%這種誇張的開價。
原因大概有二:第一,就是因為日本的房屋持有成本很高,面積越大,固定資產稅以及管理修繕費用越高。因此一般能夠買到大房型的,都是高收入一族,養得起房,所以建商也都把這樣的房型做在頂樓或者是高樓層,使用較高等級的裝潢,來提升產品的價值,賣給買得起的人。第二,其實日本人爸爸上班常常很晚回家,家裡大多只有老婆,小孩下午才放學回家,所以其實真的也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夠用就好,以免房屋的持有成本太高。所以其實東京,超過100平米的房型,脫手上也會較為困難。
而我,其實是個講究生活品質的人,也是常常在家的人,所以寬敞的空間對我來說很重要。不過以現在的市況,超過100平米的新成屋,建商這種誇張的開價方式,實在不是我這種市井小民可以買得起的。因此,只能從中古屋著手。
---------------------------------------
「產品」跟「地點」,兩者要能夠互相媒合,這個房屋將來才有機會脫手。100平米的房子,只有有錢人,高所得的人會買,因此如果有考慮到往後的脫手性,超過100平米的房子,最好買在「港區」、「千代田區」、「澀谷區」,後續比較會有人接手,同時,資產價格也會因為地點精華,而維持得比較好。而若是像「中野區」、「杉並區」、「練馬區」、或者「新宿區」的左半邊,基本上超過100平米的房子會賣不動,因為會住這些地方的人,這樣大的房子,可能也養不起。也就是在這些地區,100平米的「產品」跟這個「地點」是不合的,盡量少碰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