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要表達「能力」或「狀況」的可能,必須將動詞改為「可能形」。如表格裡的「正確的可能形」:Ⅰ類動詞只需將字尾的「u段音」改為「e段音」,再加上「る」即可;Ⅱ類動詞則是去掉語尾的「る」,再加上可能的助動詞「〜られる」即可;Ⅲ類動詞由於是特殊活用動詞,因此直接將動詞整體改為「来られる」、「できる」。
然而,語言會隨著使用族群的習慣而有所改變,表示「可能形」的說法又出現了「ら抜き」(丟掉「ら」的動詞可能形)及「れ足す」(添加「れ」的動詞可能形)兩種,雖然並非正確的文法,但卻有許多日本人如此使用,尤其「ら抜き」常出現在口語會話的教材,特別值得關注。以下分述口語中的動詞可能形「ら抜き」及「れ足す」的現象。
動詞分類 |
正確的可能形 |
ら抜き |
れ足す |
|
Ⅰ類動詞 (五段動詞) |
書く |
書ける |
|
書けれる |
読む |
読める |
|
読めれる |
|
Ⅱ類動詞 (上、下一段動詞) |
見る |
見られる |
見れる |
見れれる |
寝る |
寝られる |
寝れる |
寝れれる |
|
Ⅲ類動詞 (カ行、サ行變格動詞) |
来る |
来られる |
来れる |
来れれる |
する |
できる |
|
できれる |
表╱TiN老師 整理
1.表示動詞可能形的口語說法「ら抜き」
(1)「ら抜き」的現象
所謂的「ら抜き」,指的就是Ⅱ類動詞與Ⅲ類動詞裡的「来る」改為可能形時,「られる」當中的「ら」脫落,導致「見られる」變成「見れる」、「来られる」變成「来れる」的誤用現象。然而,「ら抜き」的現象並非外國人在學習日語時所犯的錯誤,而是日語母語者在口語上的簡略化所致。因此,有許多人認為「ら抜き」的現象其實是不好的,同時也是一種錯誤。但也有人認為,這是語言在語義上的互相分擔,所演變而成的一種「進化」。
(2)「ら抜き」的演變
早在「明治時期」,若要將Ⅰ類動詞改為可能形,並不是像上述表格那樣將動詞語尾改為「e段音」再加上「る」,而是必須先將動詞語尾改為「a段音」後,再加上「れる」。舉例來說,若要將「書く」、「読む」改為可能形,在明治時期的用法應為「書かれる」、「読まれる」。
不過,由於這樣的用法,本身除了有「可能」的語意以外,還有「被動」及「尊敬」的意思。因此,為了避免語義上的混淆,Ⅰ類動詞才由「書かれる(kakareru)」演變為現在的「書ける(kakeru)」,也就是「-ar-」的部分被脫落掉。例如:
尊敬:先生が書かれた本を読みました。(我讀了老師寫的書)
被動:紙に書かれた字を読んでください。(請唸一下寫在紙上的字)
可能:英語で手紙が書かれる(明治時期的改法)→書ける(現代的改法)。(我會用英語寫信)
因此,有些語言學家認為,現代日語裡Ⅱ類動詞所發生的「ら抜き」現象,其實就跟當時在Ⅰ類動詞發生的現象是一樣的。「見られる(mirareru)」變成「見れる(mireru)」,同樣是「-ar-」的部分被脫落掉。
(3)「ら抜き」的發生情況
如同前述,雖然說Ⅱ類動詞會發生「ら抜き」的現象,但實際上僅發生在五個音節以內的動詞,五個音節以上情形的鮮少發生。
四個音節的動詞可能形:見られる → 見れる(○)
五個音節的動詞可能形:食べられる → 食べれる(○)
六個音節的動詞可能形:教えられる → 教えれる(?)
七個音節的動詞可能形:考えられる → 考えれる(?)
此外,若動詞原形本身就含有「〜れる」的動詞,也不會發生「ら抜き」的現象。例如:「忘れる(原形)→忘れられる(可能形)→忘れれる(ら抜き?)」。
2.表示動詞可能形的口語說法「れ足す」
不同於「ら抜き」的音節脫落,「れ足す(發音同萵苣的「レタス」)」則是音節添加,也就是將Ⅰ類動詞的可能形加上「れ」的一種誤用。語言學家認為,這是由於Ⅱ類動詞的可能形,一定都是以「〜れる」結尾的緣故。因此,日語母語者在使用Ⅰ類動詞時,也泛化了這樣的文法規則,將Ⅰ類動詞也都添加上了「れ」。
爾後,這樣的泛化現象甚至擴散到Ⅱ類動詞,經過「ら抜き」之後,又再度添加上一個「れ」(即「れ足す」)。例如:「見られる」為正確的動詞可能形,變為「見れる(ら抜き)」,再變為「見れれる(れ足す)」的錯誤形態。
「れ足す」被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錯誤,這是因為「れ足す」並不像「ら抜き」是為了避免與「尊敬」、「被動」的語義混淆而產生的演化,而是在原本就已經含有可能語義的詞彙當中,又多此一舉地加上另一個也表示可能涵義的「れ」。因此,是重複的累贅。也就是說,「書ける(kakeru)」當中的「e」,本身就是用於表達可能的語義,若又添加上一個「れ」,即「書けれる(kakereru)」,等於就是重複添加兩個表示可能語義的「e」了。
PS:原文刊登於大新日本語日和電子報
留言列表